材料品牌化,正是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名字的起點
撰文|侯冠宇 | 產品總監
在我們與全球材料企業合作的過程中,最常聽見的感嘆是:
「我們的材料真的比別人好,但市場就是記不住我們。」
這不是孤例,而是產業現象。在快速迭代與供應鏈全球化的今日,技術門檻不再是唯一壁壘,「被看見、被選擇、被記住」正成為材料躍升為品牌的關鍵門票。而這,正是材料品牌化的起點。
許多材料商長期處於價值鏈末端,擁有專利、配方、認證,卻只能在報價單中競爭每公斤的成本。但若我們觀察成功的產品品牌,會發現他們越來越主動標示使用的材料來源與名稱,甚至讓材料成為品牌敘事的一部分。
品牌的本質,是在複雜選項中成為消費者的第一選擇。當你為材料命名、建立故事與識別,便創造了讓下游品牌與消費者「指名選用」的可能性。
若你的材料沒有名字、不被記得,它永遠只是下一張報價單上的代碼。
現代消費者高度在意產品來源、價值與永續性,而這些資訊,材料品牌剛好能給得最具說服力。你提供的,不只是物理性質,而是一份關於「選擇意義」的答案。
例如:TENCEL™ 不只是纖維,而是「永續與柔軟可以共存」的證明。
ECONYL® 不只是再生尼龍,而是「從海洋垃圾變身設計精品」的敘事起點。
材料若能進入品牌敘事,就能與下游客戶形成共創生態系,成為其品牌價值的一部分。這將改變材料商的角色定位,從供應鏈底端走向策略合作的核心位置。
你不再只是供應商,而是「讓品牌更有說服力的那一位」。
階段 | 行動要點 |
---|---|
命名與定位 | 為材料建立一個可識別、可延伸的品牌名與故事基調 |
價值語言轉譯 | 把技術術語轉換為能打動人心的敘事,讓設計師、行銷人與消費者都懂 |
應用端共創 | 與合作品牌共同設計吊牌、標籤、聯名語言,創造協作式品牌記憶 |
一致性經營 | 從視覺、語氣到合作流程,維持材料品牌的長期辨識度與信任感 |
在未來的市場裡,材料不該只是讓產品「做得出來」,而應該是讓產品「說得出話來」。
品牌化的材料,不但能提升產品說服力,更能讓企業跳脫價格競爭,邁向價值驅動。當你能讓別人記得你是誰,市場也將記得你值得被選擇。